整理自微信群记录,前附一系列选自我知乎收藏夹 个人成长/学习/考试/品格/自控/时间管理 和 时事新闻/国情/中国历史/政治学/经济分析 的相关回答。
自由职业者、科技创业和经商、个体经营户,本质都是独立经营和独立创业,自己当老板、自己营销、自己给自己开工资、自负盈亏。区别只是销售的内容不同,可能是零售产品(小贩),科技产品和服务(创业),其他契约服务(独立设计工作室),文化产品和服务(独立创作者)。当个体经营者,坏处就是没有其他人为自己背书承担风险,但是同时也不会有人压榨剥削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利润增长空间,是完全对自己负责的做法。这是个投资偏好和承受能力问题,没有风险就没有高回报。
进入大商业公司本质就是给资本家打工,资本家通过压榨剩余价值,也就是个人工作成果超过人力成本开支的部分,这部分可能是通过内部竞争、机械化管理美其名曰优化管理学、996加班实现的,以获取利润。利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私有制里资本家垄断了生产工具(比如开发场所和软件)和业务渠道,以此为招聘员工的诱饵、不进行直接生产而获利,在资本主义的话术下据为己有而且不像国企一样归集体按劳分配。
可以去看 Netflix 的特朗普传记,他就是典型好大喜功的资本家,他年轻时出资(来自父亲的钱)承担风险建设特朗普大楼,然后成功后大肆宣传自己、好像大楼的建筑师设计师都不存在。实际上资本家只是变卖钱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的实际社会有效劳动少,现阶段资本有益于社会高效调配决定哪些行业值得投资,但同时也会阻碍生产力朝更高的地方发展。
不管是社会制度还是行业潮流都是一时的、也是可能会改变的,如果只看表面现象不看形成的原因就会在时代变化中成为牺牲品,盲目跟风、听从别人有时代机遇实际上根本不可复制的经验谈,在公有制改革、改革开放、下岗潮等大的社会变化,或者生化环材等劝退专业中就会成为牺牲品。
城市社会学家芒福德曾说:“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大城市,但是我必须呆在大城市。对我来说未来只可能在文化文艺(直接对应行业性211中国传媒大学)和邮电信息两个行业(直接对应行业性211北京邮电大学)中选择了。如果选择前者,那么对我来说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元素是文化场所,也就是大学高校、博物馆艺术馆、演艺活动场馆。如果选择后者,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科技场所,也就是大学高校、科研机构、信息技术活动。文化上最好的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科技上最好的是北京杭州深圳广州上海成都。
在北京前两年我几乎完全没有进行所谓的“创作”,只发挥北京作为科研和科技中心的功能,在各种大学、中科院实习。这种集群效应如果我在广州中大华工读书,而不是在北京的行业性大学北邮读书、附近靠着中关村和中科院系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是在实习结束后,邮电信息行业有了职业后路,才尝试转向风险更大的文化创作。
我也必须生活在文化和商业中心附近,观察生活和消费进行创作。我有多喜欢上海,本质是我有多大投入在文化行业工作决定的。北京是传统文化中心,但是因为靠近政治中心,在我想进行的创作类型上其实不如上海、广州。上海的国际演出和展览超过所有其余城市的总和,这也是为什么我年年去上海、而且以后还一定会经常去,这一点根本别无选择。广州聚集国内大部分媒体艺术团队而且生活成本相对低一些,也可以考虑。
在可见的起码30年内上海都会是中国第一文化中心,就算我不住在上海或者在上海工作,如果我能成为知名的创作者,那我照样会被邀请去参加活动演讲或者展会。这就和我初中就来北京参加技术活动一样,是躲都躲不掉的事情。各种角度上就算我要呆在南方,现在广州还是比深圳好太多了。大学不只是拿来读书的,还是一个文化场所、活动场所。我现在就可以经常串门去清华看美术展,北大去听音乐会。深圳暂时还是暴发户城市文化荒漠,除非我打定主意一心一意写代码了,不然十年内我都估计不太能住的下去。而且现在最大的变数是我可能会出国。所以没必要着急选城市,要选择也得结合自身情况考虑。
不能仓促下结论,得不出结论也比用不够靠谱的原因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且还为此不必要的过早做准备要好。努力不一定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一开始选择就做错了的人可能越努力越错,而且沉没成本越大越难放弃、把自己拖进深坑。越复杂的事情越要看时机而不是越早越好,有天时地利人和就会水到渠成,否则条件不齐全就是盲动主义,反而会葬送已经具备的优势。长征前几次贸然出击被围剿丧失根据地就是这样的错误。
所以一定要充分针对自己的特点,借助自己的经历和自我认识作出选择,不能人云亦云。不论是想打工把自己在人力资源市场卖个好价钱,还是自由职业经营个人品牌,要拥有最大的个人价值就要打造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找到只有自己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既然有选择的自由就一定要扬长避短,不要和“缺点”死磕总想削尖改变自己,同样的个性,放在统一标准要求人成为打工螺丝钉的大公司可能就是坏习惯和缺陷,对个人却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跨界跨领域或者个性创造力。
和别人做和想一样的事情就不可能超越别人,要比别人更认识到社会和行业的本质、以更宏观的视角比如国家统计和行业报告作为信息来源,还有从历史和传记上学习人生的经验。那些只知道刷题听老师安排的人高考的策略,多半不如了解应试教育是通过试卷来展示个人能力筛选分配教育资源的人好。虽然中国近些年变化很大,但是长远来看人类资本主义社会一百年都在相对停滞,中国的很多情况在老牌发达国家上也可以看见。但是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很多情况也很可能会改变。
近期评论